石化行业如何通过减碳大考?白皮书:成于先立后破,技术创新应用有待推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方凤娇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自3060气候目标提出以来,石化各大型能源、行业先立资源及工业企业围绕能源转型、何通后破“双碳”目标纷纷制定计划,过减并取得一定成效。碳大推进作为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石化行业是我国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之一,约占工业部门碳排放比例的10%,碳排量在工业领域居于前列。该行业能否在2030年前达峰,对工业部门能否按时达峰以及峰值的影响巨大。
那么,在“双碳”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石化资源?4月28日,德勤中国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下称石科院)共同撰写的《迈向2060碳中和,石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发布。发布会上,多位石化领域专家就当前石化行业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石科院院长李明丰对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石化行业作为我国交通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材料的重要保障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也排放着大量二氧化碳。我国每年在石油炼制与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近6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近6%,碳减排对于石化行业来说是一项现实且紧迫的任务。”
白皮书指出,石化行业碳中和应遵循技术驱动、价值引领,坚持先立后破、循序渐进,将通过各个环节的不断脱碳,经历碳减排(2020-2025)、碳达峰(2025-2030)和碳中和(2030-2060)三个阶段。
我国石化行业低碳转型难在哪?
数据统计显示,全球化学品和石化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量的5.8%,其中3.6%来自能源使用,2.2%来自工业过程。尽管相比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石化行业的碳排放总量较低,但碳排放强度偏高,能效利用率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产品具备燃料和原料双重属性的石化行业低碳转型对保障能源安全、助力能源转型、落实全经济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有重要意义。
但不容忽视,石化行业低碳转型面临多方面挑战。
首先是低碳转型战略规划亟需推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全球超过2200家企业已经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积极制定与《巴黎协定》目标相一致的企业减排目标。自2022年起,上市企业需依法披露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相关信息。监管方、投资界和消费者期待高碳企业采取科学、有效、透明的减排行动,低碳转型战略规划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有力工具。然而,大部分石化企业尚未制定与《巴黎协定》目标或国家自主减排目标相一致的目标及行动方案。
其次,石化企业由于生产流程复杂,产品种类众多,且面临经常性的生产调整,普遍缺乏系统、成熟的碳资产核算管理方法与工具,碳资产管理能力提升面临挑战。
同时,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有待推进。国际能源署指出,要实现既定目标的碳中和,要求节能提效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率需达到37%。多方测算表明,节能与能效提升对我国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的贡献率更是要达到70%以上。我国石化企业的能效水平相较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偏低,亟需通过能量转换、能量利用、能量回收多个环节的优化实现能量利用效率的提升。
用能效率也亟需提升。国际能源署指出,要实现既定目标的碳中和,要求节能提效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率需达到37%。多方测算表明,节能与能效提升对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贡献率更是要达到70%以上。我国石化企业的能效水平相较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偏低,亟需通过能量转换、能量利用、能量回收多个环节的优化实现能量利用效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产业格局和盈利模式面临升级、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建设亟需加快都是我国石化行业低碳转型的挑战。
如何做到高效利用石化资源?
作为复杂的流程工业体系,石化行业在碳减排过程中面临基础数据弱、制约因素多、减排任务重等多重问题,石化行业科学降碳之路任重而道远。
但与此同时,“伴随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趋势,以碳中和作为远景目标,既是行业本身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德勤中国石油、天然气及化学品行业领导合伙人萧耀熙表示:“去年国内疫情防控全球领先,经济强劲复苏,油气化工行业抓机遇迎挑战,主动作为,行业恢复和转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面对重重压力和挑战,我国石化行业如何高效利用降碳技术,从而助力加快实现碳中和?
德勤中国石油、天然气及化学品卓越中心主管詹伟祥向记者分析,我国实现石化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要尺度合理、成于先立后破,同时要与维护发展权益相结合。他建议,首先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商业和社会合理的调控,逐步养成良好低碳的油气消费习惯,从而高效地利用石化资源。
白皮书也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在石化行业不断优化产业与产品结构的同时,从排放来源分析,石化行业可以通过能效提升及工艺改进、使用替代原材料等方式减少直接排放,通过使用绿色电力减少间接排放,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开发生产绿色低碳产品、优化运输和储存等方式减少产品价值链排放,利用碳捕获、利用和存储技术(CCUS)使用碳抵消机制等能够帮助石化行业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整体来看,石化行业的减碳路径众多,同时各路径之间还存在多种耦合与相互影响的可能,各减排路径不仅相互依赖,还相互制约。白皮书中提到,能效提升、工艺流程改进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材料循环利用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但这些减排手段还不足以实现净零排放。CCUS技术虽然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但其应用场景亟需拓展、技术经济性尚需大幅提升。因此,石化行业需要重新平衡并探索多种技术组合进行减排。“石化行业低碳转型需要重新平衡三大类技术,即:降碳技术、零碳技术以及负碳技术。”白皮书指出。
德勤中国能源、资源及工业行业领导合伙人郭晓波总结道:“国内外油气行业今年发展的主基调仍是恢复和转型。展望未来,在中国紧跟世界步伐,力求达成‘双碳’目标承诺的大背景下,白皮书建议企业应化挑战为机遇,积极拥抱产业变革、顺应低碳发展趋势。在白皮书中描述的2060模型测算情景预测下,通过于不同时期采用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贡献碳减排的碳减排技术组合,典型炼油企业可实现净零排放。”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明星八卦)
-
本报7月3日电 记者孙广怯)中老铁路万象北站换拆场日前正式建成投用,尾批跨境散拆箱正在此实现尺度轨与米轨间换拆后,驶往泰国。那标志与中老泰铁路真现互联互通,陆海联运国内物流利讲减倍利便畅通。中老铁路回 ...[详细]
-
河北日报讯通讯员谷晓丹)2023年,定州市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00项,完成投资62.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24.4%。近年来,定州市深入推进“定州智造”计划,引进高科技产业项目, ...[详细]
-
RCEP正式实施以来 厦门签发4.3万份证书货值达168亿元
东南网3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张琬莹)受益RCEP政策红利,福建省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增长迅猛。昨日,记者从厦门海关获悉,自前年1月1日RCEP正式实施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福建 ...[详细]
-
东南网3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林依静)昨日,2024年福建省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现场活动在厦门举行。此次活动以“广协商、促和谐、稳发展&rdq ...[详细]
-
秋节假期已经接远序幕,8部秋节档新片的票房后劲也变患上明白起去。《少津湖之水门桥》以压倒性的下风成为了那个秋节档票房的冠军,上映4天突破19亿元,而此前真正在不被看好的笑剧片《那个杀足不太冷清》,不测 ...[详细]
-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中招体育考试4月11日起开考,因身体残疾丧失运动能力等考生可以申请免考,女生例假可申请缓考。市教育局昨天发布中招体育考试工作方案。今年体育中考安排在4月11日至27日进行,具体时 ...[详细]
-
东南网3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通讯员 唐红波)近日,厦门通耐钨钢有限公司下称“通耐钨钢”)与厦门理工学院重大技术项目“下世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rdqu ...[详细]
-
春节期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加强城镇燃气安全管理,以燃气企业、液化气站、加气站、餐饮场所等为重点单位,重点查看燃气设备设施生产运行、消防设施设备配置、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制定以及安全教育培 ...[详细]
-
新华网昆明11月19日电记者赵珮然)第6届中国-北亚展览会暨第26届中国昆明收支心商品去世融会19日正在云北昆明开幕。为期4天的会期中,80个国家、天域战国内妄想的代表贵宾将环抱“同享新机缘,同谋新去 ...[详细]
-
本报讯记者曹诚琳)我市全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同频共振”。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与人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密切相关。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