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粮安天下,台阶农稳社稷。不再创
12月11日,易的亿斤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丰收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答卷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解读粮食生产情况时表示,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对我国经济生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首先,这表明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其次,稳定的粮食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再次,粮食产量的增长有利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抑制物价波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最后,粮食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0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全国秋粮产量10418.4亿斤,比上年增加198.4亿斤,增长1.9%。全年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
从各地情况来看,多数省份粮食增产。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粮食增产。其中,新疆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新增耕作面积,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受此影响增产61.1亿斤;山东、吉林、四川、辽宁、内蒙古、安徽粮食增产均超过10亿斤。
“我国粮食生产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地增产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我国粮食战略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此外,降低了粮食进口依赖,减轻了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并且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知名评论家、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解筱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王贵荣表示,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今年的丰收答卷可谓来之不易。
“尽管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但全国大部农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同时,今年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推广耐密品种,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实施效果明显。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王贵荣指出,稻谷、玉米、豆类和薯类均实现了单产增加,小麦由于收获期受严重“烂场雨”天气影响而单产略减。
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既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更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着粮食生产。
今年以来,中央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为端牢“中国饭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各地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进间套复种、整改复耕,挖掘面积潜力。
在此情况下,今年的粮食播种面积实现了再提升,为粮食增产筑牢了根基。全国粮食播种达到了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增长0.5%。其中,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稻谷种植面积稳中略降;豆类种植面积小幅增长,薯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保障粮食安全也是当前和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粮食生产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防范粮食生产风险至关重要。最后,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只有确保粮食安全,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因此,我国一直将粮食安全视为国家战略,全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袁帅对本报记者说道。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创新科技)
-
新华网推姆安推7月15日电记者柳伟建)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15日吸吁好国为真现天域“周齐、公平且经暂”的战争修筑空气。好国总统拜登当天抵达约旦河西岸皆市伯利恒,对于巴勒斯坦妨碍拜候并同阿巴斯妨碍接睹接睹
...[详细]
-
东南网2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金龙 通讯员 陈胤蓉)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月起,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以下简称“
...[详细]
-
东南网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周莹)记者近日从厦门自贸委获悉,厦门自贸片区燕窝平台迎来开门红,今年1月实现产值13328.3万元,同比增长63.56%,进口毛燕2.75吨,同比增长3
...[详细]
-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赵绅光见习记者李征航)如果不想购买大量的书籍堆在家里,又怎么样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呢?近日,定州市新华书店推出图书借阅功能,将门店3万余种、10万余册阅读类图书全部
...[详细]
-
新华网柏林2月25日电记者杜哲宇)第73届德国柏林国内片子节主角逐单元各奖项25日早掀晓,由法国导演僧古推·菲利贝我执导的记实片《坚贞之旅》枯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坚贞之旅》陈说了巴黎塞纳河上一个流离照
...[详细]
-
本报讯记者孙媛媛)2024年,我市持续深化生产经营单位“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教育培训工作,指导企业完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培训责任体系,提高从业人员动手操作能力,切实提
...[详细]
-
东南网2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建民)今起到除夕,厦门气温低位运行,城区白天最高气温仅13℃左右,夜晨最低气温在9℃—11℃。其中,今明两天受冷暖气流交汇影响,厦门雨水“冲业绩
...[详细]
-
厦门日报讯 记者 邬秀君)农历新年就要到来,厦门早已做好迎接龙年的准备,色彩斑斓的花灯、形态各异的“龙”、红彤彤的灯笼……今年春节期间,厦门还为广大
...[详细]
-
新华网尾我8月21日电 据晨中社21日报道,晨陈劳动党总布告、国务委员少金正恩不雅审核晨陈人仄易远军海军东海舰队足上水里舰艇队伍,体味战备等情景。报道已经讲起不雅审核行动详细时候。晨中社报道讲,金正恩
...[详细]
-
2月21日,漳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吴卫红带队深入漳浦县调研,推进挂钩“重中之重”项目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并送去新春祝福,强调要按照全市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
...[详细]

新华时评|枪枝暴力:好国政治的去世循环
春节假期厦门民航出入境客流量同比翻番
厦门中小学幼儿园下周一开学 2月26日正式上课
厦门消防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世贸纪律少远,岂容好国为非作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