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胡润最新“瞪羚、猎豹企业”榜单:中国的准独角兽为何一半在长三角?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尽管2022年上半年受到奥密克戎疫情影响较大,但长三角仍然是企业当前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8月23和25日,榜单胡润研究院先后发布了《2022年中胡润中国猎豹企业》《2022年中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根据榜单,上半年胡润研究院搜集了近1500家新兴行业非上市企业数据,从中甄选出241家中国高成长性“猎豹企业”;而瞪羚企业方面,胡润在全球共找到621家,其中美国以238家排名第一,中国以200家位居第二。
所谓“猎豹企业”和“瞪羚企业”,指的是估值一般在3亿-5亿美元之间、5亿-10亿美元之间,最有可能在五年内、三年内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金估值的高成长性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241家猎豹企业中,长三角地区共117家猎豹企业上榜,占全国49%;200家瞪羚企业中,长三角地区有99家,占全国的50%。
这说明,长三角地区占据了全国“准独角兽”的半壁江山。消费领域专家、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长三角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区域市场,也是人口最密集、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市场,因此其区位红利、产业红利、人口红利、消费红利,包括政策红利都是中国最强的,因此成为诸多企业成长的最理想环境之一,也诞生了很多航母型的企业。
“准独角兽”集中长三角
胡润研究院以编排富豪榜著名,自2017年开始追踪记录独角兽企业,后于2018年开始跟踪中国和印度瞪羚企业,2020年又开始追踪中国猎豹企业。
“我们最想看到的是找到一个‘小猎豹’,不久后它能成为瞪羚,再不久后能成为独角兽,再之后能上我们中国500强,最后它的创始人能上我们百富榜。”胡润此前表示。
从行业分布来看,生物科技是中国瞪羚企业和猎豹企业最多的行业,分别有49家和50家,占全国的24%和21%。
从地域分布来看,拥有最多瞪羚和猎豹企业的城市前7名都是一样的,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广州和南京。其中,上海和北京“准独角兽”的比例加起来约占全国的40%-50%。上海有61家瞪羚企业,占全国31%;54家猎豹企业,占全国22%。而北京有43家瞪羚企业,占全国22%,49家猎豹企业,占全国20%。
但从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实力不俗:长三角地区除了上海以外,杭州、苏州、南京均有超过10家瞪羚、猎豹企业,南京也有6家瞪羚企业和9家猎豹企业,三线城市嘉兴还有3家猎豹企业。
珠三角方面,虽然深圳的瞪羚和猎豹企业只有28家和30家,占全国14%和12%,但广州有6家瞪羚企业和14家猎豹企业,珠海有3家瞪羚企业,香港也有3家猎豹企业。
回溯2020年以来的胡润全年瞪羚和猎豹榜单,《华夏时报》记者发现,长三角的“准独角兽”数量一直跑赢了全国速度。两年以来,中国瞪羚企业从100家增长一倍至200家的同时,长三角的瞪羚企业也从45家增长至99家,增加了120%;两年内中国猎豹企业从126家增长至241家,增长91.3%,其中长三角的猎豹企业从52家增长至117家,增长125%。
长三角做对了什么?
而长三角地区何以拥有最多的“准独角兽”企业?
不论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都名列前茅。其中,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一直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7月底江苏省工商联主席刘聪指出,2021年,全省民营经济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由五年前的57.2%增长为63.1%;在浙江省内,2021年民营经济创造增加值占GDP的67%,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上市公司看,截至2020年底长三角上市公司数量达1460家,占全国1/3,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占比68.49%。
更为重要的是,长三角有许多暗藏实力的“强三线”城市。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2021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广州、苏州、台北、南京、武汉、无锡。其中,无锡作为一个非一、二线城市,成功入围全国经济竞争力前十名。
“在江浙沪做生意比较‘卷’,在这儿都卷不起来。”一位曾经在苏州、无锡等多地经营连锁甜品店的创业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江浙沪和北方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不同,竞争压力也不同。即使是规模差不多的店,在江浙沪三线城市一天营业额可以卖到7万,在北方的二线城市却只能卖一万。
此外,8月24日天眼查研究院发布的《“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下称《报告》)也显示,十强城市中,上海、宁波、天津、青岛、厦门等过半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宁波更是以“工业立市”,有着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报告》称,目前宁波是全国工业大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而按照规划,2025年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达到3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0家。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责任编辑:游戏资讯)
- 中圆愿同各圆一讲为拷打黑海宽峻模式田地降温做出不懈自动
- 河南造纸王银鸽出资的虚伪交易被戳穿:补偿逾4亿元 与中植系分裂
- 九毛九“网红式”扩张背面的危机:鲈鱼兽药残留超支,封闭22家门店,负债率高企
- 丁佐宏:应厘清实体商业运营与商业地产边界 履行差异方针
- 土中少:瑞典战芬兰借出有施止便减进北约所做许诺
- 3月挖掘机销量快速增长背面:固投增速反弹,有望4月转正
- 河南造纸王银鸽出资的虚伪交易被戳穿:补偿逾4亿元 与中植系分裂
- 各地疫情由输入期进入分散期 线上义诊服务将迎来拜访峰值
- 日本岸田内阁反对于率坐异低
- 逝世态情形部:劣先支运战处置肺炎疫情防治进程中产逝世的医疗废物
- 2020年展看:经济下止中有耐性,方针“稳”字当头
- USANA葆婴第一批捐献120万元,驰援湖北抗击疫情
- 涉案资金2700余万元的特小大跨境电疑汇散坑骗案一审公然宣判
- 国产测序仪被美法院禁售 对华大智造影响几许?
- 中国代表吸吁国内社会深入北北开做
- 2020年展看:经济下止中有耐性,方针“稳”字当头
- 铁路股全线飘绿:不是跌停就是在跌停路上
- 多天名字进进施工顶峰 水泥价钱小大幅上涨
- 巴基斯坦北部降雨致屋顶陷降13人崛起
- 每一年海淘达万亿 扩内需更需散焦量量
- 代表委员谈减税降费:纾困解难,切实助企|聚焦2023全国两会 views+
- “一带一路”十年硕果累累,多方呼吁加强数字化合作|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views+
- 2022年税务部门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制造业受益最明显|快讯 views+
- 一个月三次聚焦风电能源建设,西部将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下一步将瞄准哪些地区? views+
- 去年前11月国企实现营收超33万亿元,地方国资会议明确今年七大改革重点 views+
- 发改委拟在吉林、内蒙古多地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西部产业转移为何选在这五市? views+
- 来自漠河的60吨冻肉到广州了!铁路货运发力高标准运输体系 views+
- 吴晓求:过度金融化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聚焦2023博鳌亚洲论坛 views+
- 猪价低迷为何龙头猪企却加速出栏?未来猪价要靠消费支持 views+
-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我国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 views+
